

【成都川蛟泵业】分享:水泵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及主要趋势
水泵是机械设备行业通用设备,用途较广,大中型水泵主要用于工业、水利等,小微型水泵主要应用于家用及小型农业灌溉等民用领域。欧美发达国家早在 19 世纪中期就建成了世界一 流的泵厂,我国泵工业起步于 20 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泵的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 产品介绍
1、行业概况及发展背景
水泵是机械设备行业通用设备,用途较广,大中型水泵主要用于工业、水利等,小微型水泵主要应用于家用及小型农业灌溉等民用领域。欧美发达国家早在 19 世纪中期就建成了世界一 流的泵厂,我国泵工业起步于 20 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泵的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泵的设计工作主要由机械工业部通用机械研究所承担,除民用水泵外,工业泵主要用于军工、火电站、石化、矿山与水利等领域。随着改革开放、国企改革与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泵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民营企业成为民用泵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 90 年代,浙江温岭涌现出一大批水泵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的“水泵之 乡”,泵产品生产企业将近 400 家,销售额约 10 亿元。
与此同时,国外知名企业陆续在国 内建立工厂或分支机构,占领了工业泵中高端相当部分市场,国 内工业泵市场仍然大量采用进口产品。国 内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开始了引进、消化、吸收与合作开发为主的阶段。1995 年,全 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出版了一系列民用泵、工业泵的设计制造标准,对产品设计制造的标准化管理、向国 际标准靠近、为增加出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实施了多项装备制造业重大规划,对通用设备相应的配套能力要求有所提高,推动了泵类设备需求的增加与升级,呈现出较强的产业协同效应。
《“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对能源、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的重大装备及配套装备的研制与投资提出了具体规划,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进一步明确了泵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背景下,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泵行业率先在发达国家开启了设备一体化、生产和运维智能化的变革。
自《中国制造 2025》《中国制造 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等制造强国战略、规划实施以来,泵行业围绕“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四大目标健康发展,在配套发展煤炭发电装备、储运装备、水电、海洋等领域装备方面投资较多,在对低温泵、海水泵、低压潜液泵、核工业用泵、主给水泵组等关键泵阀设备以及永磁电机等专用设备的研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随着《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9 年版)》《机械工业“十三五”发展纲要及专项规划》等规划文件的实施,高效节能泵类设备、核主泵、低温潜液泵、混输增压泵等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关键设备成为行业重点投资领域。
在该阶段,外企或合资单位在华投资或技术合作力度不断增强,在中高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核心技术产权保护力度较强,但是随着规划推动、下游石油、钢铁、天然气、电力等行业投资需求拉动以及前期的技术积累,国 内泵业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以高性价比产品赢得了国 内外市场,并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设计、生产与制造等方面能够满足大部分领域的需求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特殊应用领域如核电用泵、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用泵、深冷环境用泵、泵用稀土永磁技术电机一体化以及在航天、医药等微泵领域不断突破,部分产品已实现进口替代。
2020 年 8 月,江西九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多处堤垸发生漫溃,居民点、农田大面积水淹,排渍水量需求超千万方,耐普泵业全 国多支应急救援队伍使用公司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赴灾区参与排水救援。
目前,全球水泵市场发展稳定,泵企业数量众多,欧洲、美国、日本主要厂商仍旧掌握核心技术,在特种泵的设计、新材料研究与先进生产工艺、智能制造方面处于领 先地位。我国泵业历经多年发展,全 国泵业生产企业约 6,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1,200 多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出口总量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2、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水泵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 Zion Market Research 和 P&S Market Research 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水泵市场规模为 404 亿美元,2017 年增长至 449 亿美元, 2018 年2024 年全球水泵市场继续稳步增长,增速达 5.29%,到 2024 年全球水泵市场总规模达到 665.1 亿美元。
全球约有近万家泵的生产企业,产品种类达 5,000 余种,但泵的供给呈现较高的集聚性,全球水泵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地区,以德国、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地区和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地区三大板块。由于国外水泵行业起步较早,国 际知名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凭借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掌握着核心技术,占据了全球水泵市场的主要份额。根据McIlvaine 公司《泵业市场资讯》,世界前 10 家泵产品生产厂商的销售额约占世界泵市场总量的 50%。
(2)国 内水泵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水泵行业较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水泵行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都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外销售商到国 内采购水泵产品的数量及金额稳步增长,国 内产品凭借高性价比获得国外销售商的青睐。
①水泵行业市场规模大,泵产量呈增长趋势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大的水泵生产基地,根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泵行业产量由 2012 年的 8,502 万台增长至 2021 年的 21,638 万台,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10.94%,2020 年在疫情影响下仍然较 2019 年增长了 2.64%。截至 2020 年,全 国共有泵业生产企业 6,000 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年销售额超过 2,000 万元)企业为 1,255 家,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技术、生产体系。2015-2020 年,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国 内泵行业市场集中度整体较低。
②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技术差距,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核心技术仍由国外龙头企业掌握
伴随着“十三五”期间重大工程泵类产品的国产化率的提高,当前已经基本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虽然中国水泵行业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实现了较大的技术跨越,然而就行业当前整体现状而言,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国 内水泵制造企业所承担的大多是产品的低端加工环节,自主化的广度和深度依然有待提高,特别是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核心技术尚未掌握。
比如,当前已经开始国 内制造的核电站成套设备中的核级泵产品以及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站成套设备中的高压锅炉给水泵芯包产品;大型石化成套技术装备中所需的高压小流量泵、耐腐蚀化工流程泵、煤液化用耐蚀耐磨离心泵、容积泵等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多仍需依靠引进,这便是国 内泵行业企业需要重点攻关的方向。
③水泵行业集中度整体较低,近年集中度不断提升
泵行业一直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大市场。2020 年,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1,781.04 亿元,较 2017 年、2018 年同期水平有所下降,但较 2019年同期水平增长 5.59%,近三年行业规模总体保持稳定。我国泵行业集中度整体较低,但是 2015 年以来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前十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当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 2015 年的 7.96%逐年提升到 2020 年的
④规模以上企业盈利水平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利润率整体有所增强
就规模以上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自 2015 年以来,行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但利润率总体有所增强。2015-2020 年,行业利润总额总体有所下降,2017 年行业利润总额达到 172.59 亿元,系 2015 年以来最 高水平。2018 年利润总额有所减少,但在 2019 年、2020 年分别回升至 140.21 亿元、140.38 亿元。行业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自 2015 年以来总体呈上升态势并在 2019 年到 8.31%的最 高水平,2020 年该比例回落至 7.88%,总体看,近年来行业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3)行业特 有经营模式
我国水泵行业主要有 OBM、ODM、OEM 三种经营模式,近年来,国 内水泵生产企业在产品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品的国 际竞争力迅速提升,国 内领 先企业的产品已接近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经营模式逐渐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转向原始设计制造商(ODM),部分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已成为自主品牌制造商(OBM)。
3、行业发展主要趋势
受益于计算机科技、互联网以及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近年来泵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应用领域得到了深入的拓展,经营模式得到了一 定的发展,其中国外龙头企业注重构建新型创新模式、计算机新技术与互联网的行业融合,国 内泵企主要在进口替代、节能环保、产业升级领域进行技术创新。
(1)进口替代核心技术的研发是国 内行业主要创新方向
长期以来,全球知名企业对核工业、深冷环境、海洋平台、复杂介质(环境)输送等特种领域或复杂情形下的制泵核心技术保护力度强。随着工业技术与制造的发展,研发与进口替代相关的核心技术是我国泵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国 内企业的主要创新方向。国家对重要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发布了多项政策规划,如《中国制造 2025》计划“到 2025 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 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 际领 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认为“发展高 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海洋运输、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2)提高产品性能与节能环保是泵设备技术的发展重点
由于石化、钢铁、电力、市政水利和海洋平台等领域的生产具有持续性、稳定性以及作业量较大等特点,泵设备作为重要的生产设备之一,对单机功率、机组效率、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发展大功率、高可靠性的大型泵类设备是国家支柱行业重要装备的现实需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9 年版)》等文件均对大型泵类设备的发展做出重要规划。另一方面,节能降耗因符合产业政策、降低运行成本与提升经济效益成为泵技术目前重点发展的方向,在近年来发布的《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中,介绍了工业泵的节能技术与多个节能型号产品的技术参数。
(3)在产业融合方面,泵与计算机、互联网等产业的结合,泵产品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与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交叉融合,带动了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重大变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21 年 4 月发布的《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指出,到 2025 年,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继续提升,智能制造模式不断丰富完善,遴选培育出一批机械行业服务型制造先进企业、示范平台、典型项目。在应急救援领域,工信部发布的《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 年)》要求推进应急产品高端化、智能化、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多种形式应急产品和服务信息共享机制。
【免责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信息发布:今日头条
信息来源:思瀚研究院
来源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78576458986783286/?channel=&source=news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